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

浅述玉雕的工具及过程

2023-04-26

玉雕的工艺技法

1、阴刻线。指在玉器的表面琢磨出下凹的线段,有单阴线或两条并行的双刻阴线。汉代以前的阴线段大多极浮浅,由一段段短线连接而成,若断若续,这是砣具旋转轻起轻落形成的,一般称之为“入刀浅”、“跳刀”、“短阴刻线”。

2、勾彻。按设计的花纹勾出浅沟形凸起线条叫“勾”,也称刚线,商代时常用。把一边的线墙磨出一定的形体叫“彻”,西周时为单彻,即一面斜入刀,另一面为阴刻线,也产生阳文凸起的效果,俗称“—面坡”。

3、隐起。在线条或块面外廓略减起,形成隐约凸起,触之边棱不明显。红山文化即采用此手法。

4、浅浮雕。利用减地方式,挖掉线纹或图像外廓的底子、造成线饰凸起的效果。良渚文化的玉琮,兽面眼、口、鼻即用浅浮雕。

5、高浮雕。挖削底面,形成立体图形,并加阴线纹塑形,始于战国,明清时流行。

6、圆雕。立体造型人物、立兽等,红山文化及商代玉器中经常出现此类器件。

7、活环。将玉料削琢成相连的活动环索,可延伸玉料的跨度,春秋时即已采用。

8、镂空雕。又称透雕,在穿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,最早见于良渚文化镂空的玉冠状饰。镂空雕的程序是先在纹饰外廓等距的地方钻管打孔,再用线锯连接形成槽线。商代时镂空玉凤的镂空剖面很平滑,说明当时镂孔对接技术已非常娴熟。元代的镂雕技术有了新的发展,透雕的玉炉顶,荷花芦叶穿插多达三四层,十分玲珑剔透。

9、花下压花。由多层透雕发展而来,所制玉器巧妙地以细密镂空纹饰为底纹,衬托表面半浮雕手法琢制的龙纹或花草造型,形成两层或三层有浮雕的装饰面。

10、打眼。红山文化时打孔的形式就很丰富,但当时用竹木、皮革为钻具,借助于中介水砂钻磨,硬度极低,造成孔洞口沿磨损,两面钻孔的对接不够准,孔径壁有条痕等。良渚文化打眼,穿孔的技术有所提高,玉琮的射径内壁均很光滑。先秦以前由于钻孔的工具原始,孔洞多呈马蹄形眼(单面钻),蜂腰眼(对接孔洞)。战国以后使用铁钻头穿孔,形成整齐的管状。汉代时能钻制复杂的人字眼,如五翁仲、象鼻眼等。

11、底子。古代人制作玉器精益求精,纹饰底子也不惜工本。铲削后的器面、器壁,注意削平磨光,因而十分平整。

12、挖膛。琢制玉器内腹部技术,良渚文化时的高筒玉琮已显示出挖膛技巧的高超,清代的鼻烟壶制作更是追求薄壁,使这一技术更趋娴熟。

13、抛光。抛光分为粗光和精光。战国以后的玉器很注重最后的抛光工序,使玉雕表面的晶莹润泽玻璃光泽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。

14、剪影。所雕出的人物或动物采用正侧面剪影的手法,如同剪纸一样,抓住主要的特征,用熟练而准确的轮廓线勾勒出生动的艺术形象。

15、汉八刀。汉八刀为汉代独有,所雕玉器“八刀”即可形成,这里是指汉代琢玉刀法的精准,寥寥数刀即可成形,不是指刚好八刀。后人称之为汉八刀,代表作品如玉豚、玉璜等。

16、跳刀。跳刀为汉代所独有,汉代阴线纹细如游丝,由许多短线连缀而成被称之为跳刀。虽若断若续但线条依然流畅,有的阴线还以极细微的圆圈陪衬。

17、俏色。利用玉料本身天然的不同颜色,巧妙的琢刻成物体外表的肤色或器官,若能雕刻得恰如其分,则有巧夺天工之妙。

琢玉设备和工具

古代琢玉是用脚踩玉盘使其转动,并用解玉砂使玉切开,然后用硬度高的铊钻之类的工具雕琢。古老的琢玉机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以前,其功能和操作方法,与新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现仍在使用的琢玉机基本相同。新中国成立以后,研制成功了新式琢玉机及许多专用设备,半使用钻石粉等新型材料,从而结束了繁重的体力劳动,提高了工作效率,增强了玉雕艺术的表现能力,解决了以往难度很大的技术问题。然而,琢玉操作技术主要靠手工劳动,现代化代替不了人的高超构思和技巧。因此,人的技艺仍起着主要作用,人使用琢玉设备,经过一系列加工程序,才能创作出技艺精湛的玉器,才能真正使“玉”成“器”。

琢玉的主要设备为琢玉机,其次有开料、打孔机等。琢玉机亦称雕刻机,中国一些玉器厂家都可以制造,其主要由机身、转动系统和轴组成;由电动机传动,速度可以调节,工具安装于主轴上,操作非常方便;还有照明、吊秤、供水、砂圈、挡板等辅助设备。蛇皮钻是另一类型的磨玉机器,由电钻、软轴和工具卡头三部分组成;电机转动通过蛇皮管中的软轴传给工具卡头,工具卡头卡住工具头,使工具头转动琢磨玉器;这种设备可以手提,工具头能任意加工产品的各个部位,灵活方便,现在使用很广泛。开料设备有油丝锯床、无齿锯床、半自动落地式开料机、托盘式开料机、钻石铊料机等,用于切开石料。打孔设备目前手拉空心钻杆打钻已多为机械打眼所代替,如把钻头卡在钻床上打孔。最新式的是用超声波机床等专用设备打孔,极大地提高了效率。抛光设备用于抛光玉器,主要有抛光机,其造型如磨玉机,唯一不同的是在机上增加了防尘装置。其他抛光设备有抛光桶和振动抛光机等多种。玉器抛光后的清洗和过油过蜡可使用超声波清洗器和烘箱。雕琢工具按功能可分为铁工具和钻石粉工具两种。铁工具的功能用于切削和研磨,主要有:

(1)铡铊。相当于圆形锯,安装于磨玉机上,通过旋转带动金刚砂,用于铡去墨线以外的无用部分。工艺上又分为摽、扣、划。“摽”是切棱挂角;“扣”是指从两个角度斜线切割,剜去中间部分;“划”是切和扣的反复运用。这些均用于造型出坯工艺。

(2)錾铊。是小型铡铊或钻石粉錾铊,可用于出粗坯,以及根据凹凸深度进一步錾去无用部分。

(3)碗铊。用于旋碗。

(4)冲铊。用于冲磨大的平面。

(5)磨铊。用于大小不同的磨铊磨出大样,如手、人头等等,使作品初具较细致模样。

(6)扎铊。有平口扎铊、快口轧铊、膛铊等,主要用于造型进一步加细,有推搬、叠挖、顶撞等功能。

(7)勾铊。用于勾出更细致的文饰。

(8)钉铊。功能较多,它的快口既切割又辗轧,用平面还可以顶撞,向里面掏掖。

(9)插条。用于磨孔眼不平处。钻石粉工具,就是琢玉工具表层电镀有钻石粉,其功能与铁工具相仿,有切铡用的,也有辗轧磨的,由于钻石硬度最大,用于琢玉,效率大为提高。钻孔工具有钻弓、钻杆、管钻等,可用硬质合金钢或包镶钻石作工具头,磨光工具有胶铊、木铊、葫芦铊、皮铊、刷铊、皮带子等。除了磨玉机和工具外,琢玉还必须有辅助材料,其主要是磨料和抛光粉。磨料起切削作用,有天然的石英砂,石榴子石砂、刚玉砂,也有人工合成的碳化硼、钻石粉等。目前人工合成的磨料全面代替天然磨料作品。抛光粉种类很多,多是各种氧化物。

现代玉雕的工艺程序及技法

将一块玉石琢磨成器物,要经过一系列加工程序。中国古代已有一套程序,清代的琢玉程序有捣砂,研浆、开玉、冲锅(锅即现在的铊)、磨锅、掏堂、上花、打钻、透花、木锅、皮锅等工序,反映了中国琢玉工艺的成熟。现代玉器的加工程序,一般分为选料、设计、琢磨、抛光四个阶段,每个阶段都有一定内容。

1、选料。这是第一道工序,目的是正确合理选用玉石原料,以达到物尽其美。玉石品种繁多,变化很大,因此首先必须判断玉石的种类及其质量,主要根据质地、颜色、光泽、透明度、硬度、块度、形状等等指标来确定创作何种题材的作品,力求优材优用,合理使用,必要时还要进行去皮、去脏、切开等审查工艺,以“挖脏避绺”、“量料施工”,把玉料吃透,避免或减少玉料的缺点。选料是非常重要的步骤,富有经验的艺人,都凭着一双慧眼和多年来丰富的经验来认识玉料的质量。在选料过程中精确、巧妙用料,可以使产品效果突出,引人入胜。对和田玉的选料,要对玉料表面仔细观察,如果玉料质量好、油性强,绺裂、瑕疵少,可依靠颜色和块度大小及形状来确定选用。方形料一般适用于器皿造型,三角形料一般适用于鸟造型,长条形料一般适用于人物造型。如玉料有杂质、瑕疵、绺裂,可切下阴阳面一端的表皮,进行观察,以确定选用。带有一些缺点的料只要有好玉存在,都在选用之中。

2、设计。玉器产品不是定型产品,每件都有变化,设计工作要贯穿制作的始终。设计首先是造型设计,即根据玉料特点设计造型,使造型舒适、流畅,受人喜爱。为此,必须发挥原料的特点与造型美相结合,突出料的不同特点,如质地、光泽、颜色、透明度等。质地美,发挥玉的温润特性;颜色美,注意表现艳美题材。造型设计还要从玉材特性出发,保证工艺技术可以顺利制作,对脆性大的料,不可雕琢的太玲珑剔透;韧性好的料,可作细工工艺。造型设计的标准一是用料干净,即挖脏遮绺,使作品上无严重的脏和绺;二是用料合理,把玉料玉质最美的部分放在最显眼的部位,并占用最大体积;三是量料施工,根据玉料的质色,施以最恰当的工艺;四是造型美,形象逼真、美丽、生动,有情趣,主题突出,四衬平稳。设计考虑周密后,要在玉料上画绘图形,有粗绘、细绘两道工艺,粗绘是制作以前,把造型和文样绘在玉石上;细绘是作出粗坯后,把局部细致要求绘在坯上。在制作过程中如出现变化,要随时修改设计,设计者与制作者互相配合,使玉器精益求精。如和田玉的造型设计,首先要根据玉质和玉色等精心设计,有的一块玉料可以设计几件产品。有小绺的和田玉玉料用于仿古玉器,效果很好;有俏色的玉料在造型中巧用俏色,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。白玉产品重视洁白和润美,造型面要求圆润;青玉色浅淡的,可取用薄胎造型;色浓重的,可制作动态较大的兽类造型。墨玉可根据全墨、聚墨和点墨的不同,按不同情况设计造型,全墨多用于器皿,聚墨和点墨多用于俏色。玉山子可使用有石花和绺裂的玉料,主题造型要凸显玉质好的地方,要做到题材多样化,以提高玉料的利用率。

3、制作。设计完成之后,制作者利用磨玉机、玉雕工具及磨粉等,按设计意图加工成产品。制作技巧虽千变万化,归根到底还是琢和磨,琢就是利用铡铊、錾铊等,将造型中的余料切除,其手法有冲和轧的不同。在基本造型完成后,为清晰面部,还要进行勾、撤、掖、顶撞等工艺。“勾”是勾线;“撤”是顺均匀线去除小余料;“掖”是勾撤后的底部清理清楚;“顶”撞是把地纹平整。此外,还有叠挖、翻卷等工艺,把花瓣、衣边的飘带都做出来。打孔、镂空、活环链等工艺,一般是琢磨时一起进行的。琢玉是属于艺术范畴的创造性劳动,琢玉人员的水平是关键一环。中国的琢玉以高超精湛的技艺称誉世界,正如世界许多学者、艺术家所说的那样,玉及其雕刻的特技,是中国人的天才创作和杰出贡献。现在中国的玉雕厂都拥有现代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精湛的工人,在生产车间进行创造性的劳动,艺人们用他们灵巧的双手,创作出了无数精美的玉器作品。玉器加工中要量料取材和因材施艺,如和田玉的韧性大,在制作产品的过程中,尽可能施以细工工艺,使其形准、规矩、利落、流畅。细工是细部的精加工技术,难度较大,是精美玉器的一个重要标志。和田玉用以制作薄胎,更能反映玉质之美,薄胎玉器是中国精美玉器的重要品种。其制作技术主要是穿膛和做花,使造型薄厚均匀,色泽一致,产品以器物为主。在一些玉器中还勾槽、压金、银丝和镶嵌宝石,其中压丝镶宝技术是很有特色的技术之一。此外,在制作中还要注意对玉性(指整块玉料中质量较差的部分)的处理,不能因有玉性而把宝贵的玉料废掉。

4、抛光及其他。抛光是把玉器表面磨细,使之光滑明亮,具有美感。抛光首先是去粗磨细,即用抛光工具除去表面的糙面,把表面磨得很细;其次是罩亮,即用抛光粉磨亮;再次是清洗,即用溶液把产品上的污垢清洗掉;最后是过油、上蜡,以增强产品的亮度和光洁度。和田玉玉器的抛光,要求使玉面平顺,以充分表现玉质的润美。对仿古玉器,则要求过胶磨细至乌亮,不经罩亮就过油、上蜡,以反映古玉的特点和亮度。经过上述程序,把玉器制成后,还需配上富丽的装潢,以美化和保护玉器并提高其身价。“座”是玉器的主要装潢,用木、石、金属等制作,其形状、高矮、厚薄和造型雕刻都应以玉器造型为依据,使之浑然一体。“匣”是放置玉器用的,大体反映玉器的高贵程度,有专门的技术要求,以保持中国匣的风格。总之,一件玉器的制成,从选料开始,到装进匣才算全部完成,这其间凝结着无数琢玉人的心血。一件作品,少则一月,多则数年,稍不留意就有损坏的危险,琢玉人凭借高超的技艺,费尽心血才使一件作品最终得以完成。所以,一件玉器不仅玉料宝贵,而琢磨之功更是难能可贵。


Copyright © 2021 - 国玉珠宝—和缘玉雕工作室   备案号:豫ICP备2022011927号-1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网站地图